單車誌-Cycling update

衝刺型賽事挑戰攻略-限時繞圈賽

 

C97T02 11 结果

《單車誌》邀請衝刺型好手彭源堂( 哥倫布車隊),以限時繞圈賽為例,分享自家的事前準備與挑戰攻略,讓你也能輕鬆成為該領域的小達人!

 

 

C97T02 12 结果

↑領航車手彭源堂( 哥倫布車隊)。

 

車輛與裝備設定
哥倫布車隊選手彭源堂認為,建議採用自己最舒適的騎乘設定與角度即可,通常不建議為了各種不同的形式賽事而調整座艙設定,因為身體是很敏感的,必須要重新適應, 如果真的想要調整,建議賽前3-4 週就先完成調整,通常只會降低龍頭高度,藉此獲得更好的低風阻效果,至於要降多少? 見仁見智, 一般是5-10mm。

 

除了騎乘姿勢降低風阻, 戰駒也是講求最大低風阻效果,當然能夠選擇空氣力學車架最為理想,其次是選用框高40-50mm 的輪組,創造良好的慣性效果,在低風阻與高慣性的綜合之下,達到節省更多體力的目的。如果經濟許可的話,建議使用具有衝刺按鈕的電子變速,藉此提高變速效率。另外,建議穿著連身計時衣與配戴空氣力學安全帽,車鞋也要加裝鞋套,讓身體以最流線的姿態亮相。

 

雖然車架、零件與人身部品等, 每個部位都只有調整一點點,但全部綜合在一起,低風阻的效果將會明顯增加。

 

C97T02 13 结果

↑手肘放在平把位確實可大幅降低風阻,但其實很危險,並不鼓勵車友學習。

 

賽前體能檢

若以完賽為訓練目標,其實並不困難,主要是維持車感,建議每週每天可以騎乘1-2 小時,期間可以穿插小衝刺或提高有氧強度。如果可以拉長時間至2-3 小時更好。

 

騎乘中注意事項
為了創造最大的低風阻效果,騎乘中身體要盡量採取低趴姿勢,至於可以維持多久,主要看個人身體的彎曲程度而定,但如果超過身體承受範圍,反而會耗費更多體力, 所以量力而為就好,通常握下把位比上把位能夠更加低趴。

 

可能有車友曾經看過專業選手將手肘放在平把位,同時讓身體緊縮在一起,此姿勢確實可以創造低風阻效果,並且讓上半身獲得短暫休息,通常是一個人突圍或在集團前方才會採取該姿勢。不過彭源堂強調,其實這個姿勢非常危險,因為雙手沒有握住任何東西,如果有突然的側風或需要緊急煞車,一般人通常會來不及,所以並不鼓勵車友學習。

 

另一方面,通常繞圈賽的速度非常快,在集團中很容易與其他選手有「親密接觸」,彭源堂提醒,要抓好把手,身體盡量放輕鬆,不需要過度緊張,其他參賽者並不是一瞬間撞過來,而是慢慢地貼過來,彼此之間都會有感覺,如果想要示意提醒對方太靠近了,可以用手輕輕碰一下,在集團中順勢跟著流動,避免與前車的疊輪,以免容易發生摔車,除非有需要衝刺或突圍的需求,否則不要隨意卡位。如果想要減緩緊張情緒,建議平時就要養成輪車的習慣。

 

C97T02 14 结果

↑影響繞圈賽勝負的最大關鍵,就是卡位,如果位置夠好,在起跑時可以節省幾秒鐘。

 

決勝關鍵
基本上, 大家的體能都差不多,衝刺能力也不會落差太大,所以影響繞圈賽勝負的最大關鍵,就是卡位,如果位置夠好,在起跑時可以節省幾秒鐘;如果位置不夠好,就會吃風太多,耗損過多的體力,例如有車手衝刺能力欠佳,但很敢卡位,仍然有機會拿下好成績。所謂的好位置就是在集團的前半段,如果還在後半段,等於需要花費較多的體力到前面,只是大家都會想要往前面擠,所以有沒有膽識和經驗就很重要。除此之外,了解自己的有效衝刺距離,也就是維持最高速的最長距離。

 

繞圈賽通常會有許多彎道,所以過彎技巧也很重要,有些車手不需要按壓煞車,有些車友需要按壓煞車,出彎之後反而需要重新增速,無形中慢慢耗損體力,建議採取「外內外」的方式所畫出的軌跡,這樣通過彎道最有速度和效率。

 

 

同場加映 2.4km 個人計時賽
彭源堂也特別針對限時繞圈賽當中的2.4km 個人計時賽,分享挑戰攻略。
●配速:建議可以將比賽分成三大部份來挑戰,前段先找出不要太勞累的巡航速度,中段繼續維持,若有感覺到勞累就要減少5-10% 的體能輸出,後段才是全力衝刺,很多參賽者剛開始難掩興奮,就衝太快,結果後繼無力。


●風向:懂得駕馭風的人,就能掌握先機,如果比賽當天有順風或逆風,記得在順風時採取維持,逆風才是用力踩踏。


●過彎:如同前面提到的「外內外」的過彎軌跡。

 

●模擬:在比賽之前,就先針對實際比賽的距離進行賽況模擬,無論是道路或訓練台都可以,就先當做測驗,然後再考慮是否調整配速。

 

●其他:由於個人計時賽一開始就使70-80% 體能在跑,所以事先記得要有充足的熱身,若有良好的熱身,在比賽中可以發揮更好的表現,若沒做足熱身反而會浪費體力。若可接受更改騎乘設定者,建議可將座墊往前10mm,讓四頭肌更好施力。

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
2017-12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