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誌-Cycling update

公路車三大車系完全解析

 

C82T01 03

採訪協力◎Giant、Merida、樂騎適   圖◎Giant、Merida、Specialized、文◎張晉銘

 

2015年公路車的代表字分別是「高、快、遠」,你覺得哪一個字最適合自己?

 

在汽車界可分為掀背車、房車、休旅車、商用車、貨車等各種車系,駕駛人根據不同的用途選用,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;無獨有偶,近幾年公路車的發展也漸趨成熟,各家品牌分為數種車系,它們之間有何不同呢?

 

賽事引導公路車演進

早期的公路車相對單純,研發團隊希望設計一輛全方位多功能型的公路車,也就是「一輛車凸全臺灣」的概念,就可以應付各種On-Road路況,如果有特殊騎乘取向,只需要些微調整零件、更改設定。

 

近幾年,環法賽與環義賽的主辦單位為了讓比賽充滿變數、更有看頭,想盡辦法讓騎乘環境與路況變得更加多元豐富,充分考驗團隊合作與個人的各項能力,相對地,專業選手為了爭取最佳表現,自然而然就會「工欲善其事、必先利其器」,向贊助車架的廠商提出反饋意見。

 

適逢後來自行車領域開始引進碳纖維材質,其材質的特性多樣化,透過各種不同的碳纖布,加上堆疊技術,設計師可以調配各個部位的「軟硬」,管型也不再「千篇一律」,可以隨心所欲變化,為公路車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
 

為了在爬坡的時候挑戰地心引力,因此設計重點不斷地講究輕量化,於是有了輕量爬坡車款,以及為了適應極惡天候條件與路況,所設計的長距離舒適車款,還有考驗個人速度與團隊默契的計時車,另外是近年頗為盛行,為了對抗更強大的風阻魔人,能在平路衝刺發揮極佳破風效果的空氣力學車款。

 

觀察臺灣市場熱銷車系,包含:輕量爬坡型、空氣力學型、長途舒適型等3種,以下分別說明不同車系的性能與特色,以及邀請3位代表人物,分別說明該車系的騎乘感受與心得,進而讓車友能夠針對自己的騎乘需求與路況選擇正確且合適的愛車。敬請讀者注意一點,本篇並非強調說明誰是最佳勝利者,畢竟每種車系都有自己的專長項目,舉例來說,空氣力學車的爬坡能力或舒適性並非較弱,只是破風能力表現較為突出。

 

輕量爬坡型-登峰造極

 

C82T01 04

管材設計

◎為了獲得最佳的剛性表現,圓形或方型設計是比較常見的形狀,少部份則有橢圓形,因此造型變化相對中規中矩。

◎管徑的截面積是越大越好,因此常能看到下管或後下叉的截面積相對較大。

◎五通部位更透過加大處理,讓車架擁有最佳剛性,力量傳遞損失降至最低。

◎透過電腦儀器分析,了解車架各個部位所需要的剛性,加上碳纖維各種布料的特性,能夠在各個角落各司其職,讓車架達到優化設計。

 

車架幾何

◎為了讓車架達到輕量化與高剛性的完美平衡,多數品牌透過壓縮車架的設計,不僅可以減少車架重量,也能夠讓後三角的剛性表現更加突出;另有部分車友認為,比較容易挑戰綿延不絕的爬坡路況。

◎騎乘姿勢不像空氣力學車如此低趴,卻也沒有長途舒適車如此挺立。

 

零件搭配

◎除了車架設計,影響重量的零件,也必須特別挑選才能讓輕量化的表現相得益彰,以影響效果最明顯的輪組來說,主要應對路況為爬坡,所以通常搭配框高24-32mm以下、重量維持在1,200-1,300g以下的款式,頂級碳纖維爬坡輪通常在1,000g以下,若是鋁合金輪組的框高通常為25-28mm以下,如果太高則會偏重。

◎輪胎選擇強調輕量化設計的款式,相對來說,防刺層可能就沒有那麼厚。

 

建議用途

丘陵地或高山路線都很適合,挑戰武嶺也是很不錯的選擇。

C82T01 05

 

聽聽他們怎麼說

C82T01 06

▲申騰美利達車隊選手黃信華以Merida Scultula為例,說明輕量爬坡車款的特點。

 

屬於壓縮車架,重心比較往後,騎乘姿勢介於空氣力學型與長程舒適型之間,踩踏感覺非常輕巧,五通部位非常結實,強度明顯集中,可以節省不少體力,在爬坡時非常具有優勢;以我個人為例,選擇搭配全碳纖維車把手與低框碳纖維輪組,能夠有效增加踩踏順暢度與輕巧度。

 

空氣力學型-極速快感

 

C82T01 07

車架幾何

◎相較於輕量爬坡型通常屬於壓縮車架,空氣力學的車架則是偏向水平型,除了能夠在行進中獲得更好的慣性之外,對於減少風阻也有一些效果。

◎騎乘姿勢是三種車系之中,較為低趴。

 

零件搭配

◎車架外型已經非常流線,裝置的零件也要同步講求流線低風阻,即使是影響效果只有一點點,也要錙銖計較,像是車把手就是最好的例子,搭配低風阻款式。

◎輪胎仍然是選擇輕量化設計為主的款式,胎紋以光滑表面更佳。

◎輪組選配具有空氣力學設計的款式,框寬可能上看24mm,框高通常都在46-55mm以上,使得與車架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。

◎通常將前煞車夾器安裝於前煞後方,後煞車夾器則是位於五通後下方,盡可能減少產生擾流,煞車夾器廠商為了呼應空氣力學的流行趨勢,夾器外型也變得更為流線,讓部分車款依舊將煞車安裝在前叉前方。Ridley推出整合煞車與叉體的煞車系統,不仔細看還以為沒有裝配煞車系統。

 

管材設計

◎管材形狀屬於扁平型與不規則型,通常在研發階段的時候,是利用真人或模型模擬進行動態風洞測試,以及電腦計算車架各個部位的風阻,空氣力學表現會隨著不同管件與零件而改變,研發團隊不斷地修正精進每一個部位管件形狀,最終呈現極佳空氣力學效果的車架。

◎無論是由前側或後方觀察空氣力學車架,可以發現車型非常「瘦窄」與流線型,許多部位屬於所謂的水滴型剖面,像是在前叉下半部、下管上半部、座管上半部等,讓空氣力學效果明顯提升。

◎最明顯的特色,就是座管形狀結合「切削點」的概念,也就是與計時車相同的設計概念,降低輪組產生的擾流。

◎Giant甚至連水壺本體都考慮進去,期許產生整體性的導流效果,因此在最終衝刺之前,並不建議選手將水壺丟棄。另外一提,Cervelo透過不對稱BB設計,大齒盤側較為內縮,減少踩踏瞬間的擾流。

 

建議用途

以長距離平路、且時速可以維持35-40km以上為主的路況最為適合,在巡航的情況之下,能夠減少體力耗費,舉凡衝刺賽、繞圈賽和小型丘陵地形都很合適。

C82T01 08

 

聽聽他們怎麼說

C82T01 100

▲教練黃顯熙以Giant Propel為例,說明長空氣力學車款的特點。

 

以騎乘TCR和Propel來說,車架幾何與騎乘姿勢都是相近的。空力車的管型呈現圓扁狀,縱向剛性較強,因此騎乘時偏硬調、路面回饋更直接。真正通過風洞測試的空力車款,在迎風面時會較其他車款有明顯的優勢,減輕車手負擔。當然,成車廠在設計時,要剛性足、又要減輕重量、又要符合空氣力學,是對廠商的一大考驗。至於適合爬坡嗎?先前Giant-Shimano車隊曾在山路賽段使用,而以自身為例,只要重量不要差太多,擁有低風阻優勢的空力車種,仍然可以用在騎乘山路。

 

長途舒適型-舒適至上

 

C82T01 10

 

車架幾何

◎面對長距離的騎乘路況,車架幾何設計必須符合人體工學,即使是長時間騎乘下來,也不至於覺得非常疲勞,以及有效減少產生痠痛感。

◎相較於前面兩種車系,長途舒適型車架的頭管較高,加上較短的上管設計,使得平均分散臀部與雙手的重心,是三種車系之中,騎乘姿勢最為挺拔與舒適。

◎還有較長的軸距,騎乘重心與操控性更為穩定。

 

管材設計

◎除了調整騎乘姿勢為舒適設定,如果能吸收更多來自路面的震動,也是能減少身體疲勞感,可能可以明顯發現特別下移的後上叉,也就是遠低於上管。

◎座管變得比較長,可以增加位移彈性,還有微彎式前叉與如同鉛筆一樣扁平的後上叉,增加管件的順應性與變形量,以上設計都可有效吸收來自路面的震動。

◎例如Specialized分別在前叉、後上叉與座管加入獨家Zerts避震矽膠,具有緩衝吸震的能力,讓公路車也能享受登山車的避震器效果。或是加入特殊材質達到吸震效果,例如Merida在後三角碳纖維管材,加入具有減震效果的天然亞麻纖維配方。

 

零件搭配

◎以舒適性為通盤考量,車架可以相容25C以上的輪胎款式,相對來說增加舒適度。

◎因應長距離或較為複雜路況,輪胎必須擁有更好的防刺性能,以減少道路維修的機率。

◎選用碟煞系統,能夠精準調整速度,並且只需要單指作動即可達到與C夾相同的煞車制動力,有效節省雙手力量。在功能方面,即使面對雨天或嚴峻等騎乘路況,依舊提供較佳煞的車制動力,面對長距離下坡,也不用擔心碳纖維過熱而產生燒框問題。

◎由於騎乘姿勢較為挺立,背部上揚使得坐骨承受較大的壓力,部份車款會選擇吸震座墊,通常材質比較偏軟,或是使用Gel材質增加舒適性。

 

建議用途

全天候路況、環臺、距離200km以上的騎乘或是顛簸的石板路。

C82T01 11

 

 

聽聽他們怎麼說

 

C82T01 101

▲2014年俱樂部聯賽RM35組冠軍-蔡吳勇以S-Works Roubaix為例(自身擁有一輛),說明長途舒適車款的特點。

 

車架幾何的設計理念在於減少體能損耗,並且提供舒適的騎乘姿勢,所以上半身通常較為挺立,軸距較長使得車身非常穩定,在下坡感受特別明顯,即使面對突發路況可以增加騎乘者的安全性。除此之外,在長距離騎乘之下,後半段經過顛簸路面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折磨,不過該車通常具有減震設計,能夠減少對於身體的不適感,而且通過時不需要減速,也不會因為減震損失過多的力量。通常是100km以上的騎乘活動,才會比較明顯感受到它的性能,特別適合以非競技為目標的騎乘者。

 

如果只能買一輛車?

雖然三大車系各有所長,但是大多數的車友並不一定有能力可以一次擁有,以汽車來說,一個家庭通常最多也是2台,如果只能或只想在三者之中擇一,又該如何選擇呢?

 

如果是剛剛入門的車友,建議選擇長途舒適型,騎乘姿勢相對舒適,也比較容易操控,如果之後覺得想要「升級」,則是可以針對騎乘需求進一步考量,如果喜歡「一馬平川」,建議選擇空氣力學型,或是喜歡「登高而望遠」,建議選擇輕量爬坡型。

 

再換個角度思考,臺灣地區的柏油路就像是月球表面,而且還有「陰魂不散」的人孔蓋,為了力求騎乘舒適感,具有吸震效果的長途舒適型自然成為許多車友的選擇;另一方面,臺灣地區多為高山丘陵,不少車友騎車除了兼顧運動健身,也希望放鬆心靈,往山上跑的機率不少,所以輕量爬坡型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

 

三大車系特色簡明表

QQ截图20150702173343

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
2015-07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