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誌-Cycling update

”煞氣”全新Giant Propel 改寫空力車標準

 

1

文◎吳敏正

在今年的環法大賽中,Sunweb車隊大爆發,除了拿下登山王和衝刺王兩件領騎衫,以及4個單站讓人驚豔之外,最吸引車友注目的,還有Michael Matthews在賽程中所使用的全新Propel車款。

CORVOS 00028215-227

 

不過先前所看到的,並不是最終的市售款式,直到近日捷安特才在法國進行發表,將最新款Propel碟煞版空氣力學車款展示在世人眼前,並且邀請全球單車媒體,在F1賽車道與公路上做試乘,更直接進入到風洞實驗室裡,讓大家了解如何在風洞中進行測試,讓Propel的空力效能最佳化。

 

2

▲Propel Disc在法國ACE風洞實驗室經歷無數次的測試。

 

樹立空力車新標準

 

新一代的Propel,是由Giant和Team Sunweb的職業車手們、法國ACE (Aero Concept Engineering)風洞實驗室的專家一同開發,透過空氣力學、操控性能、踩踏效率三方面,為車手提供極致的速度,並且在賽事中進行實證。

 

這台全新的Propel Disc,最重要的特徵,在其以全新設計的管件,搭配碟煞制動系統,要為空氣力學公路車寫下新標準。

 

12

Propel Disc也搭配了更多Giant自家的零件,包括了空力車把手與豎管,藉此將車把手的管線全部內藏;以及前後輪不同框高(前42mm、後65mm)的空力輪組,好讓車手在速度與操控之間能得到平衡。

 

在3年的開發時間裡,經歷各種管型的測試,數百次的流體力學計算,以及動態人體模型在風洞中的測試,該系列車款的旗艦車型「Propel Advanced SL Disc」具有在同類產品中最佳的「剛性/重量」比,並且在風洞測試中,其空力效果甚至比其非碟煞版本來得更好。

4

4▲Propel Advanced SL 0 Disc

 

空氣力學上的突破

 

一項關鍵性的突破,是採用了一種新的截尾橢圓型管,相較於傳統的水滴型管(在正面迎風時的空力效果好),在較大的迎風角度時,也能減少空氣阻力。

8

▲Propel Disc的車架採用了一種新的截尾橢圓型管。

 

此外工程師也發現,與輪圈煞車系統相較,透過適當的配置,搭配碟煞系統,反而甚至能提升空力的表現。而搭配了碟煞系統,在不管是潮溼或乾燥的路面上,都能提供更強而有力的制動效果,這也正是職業車手們對於Giant公路車的要求。

 

有趣的是,在風洞測試的結果,也發現碟煞系統竟能比傳統輪圈煞車有更好的空力效果。這是因為輪圈煞車的位置(不管是放在前叉的前後或後面),將會引起混亂的氣流。改成碟煞後,迎面而來的氣流,在相對開闊的前叉空間裡流動更順暢;而碟煞的位置則位在已經被車輪前緣打亂的氣流之後,非對稱的前叉設計也有助讓盤碟、卡鉗周遭的氣流更平順,整體達到更好的空力效果。

 

另一項很特別的創新設計與零件,是新的Contact SLR/SL空力把手與豎管,將煞車與變速管線內藏,從外側完全看不到任何線,除了外型非常簡潔,也能提升空氣力學。

9

▲全新Propel Disc的線材完全採內走線,全部藏在把手與豎管裡。

 

空力輪組提升操控性能

 

Propel Disc搭載了制動力更好的碟煞系統,也意謂著車手將能更加靈活操控煞車,應付各種不同路況,且前、後輪的碟煞系統採用flat mount與貫通軸心,也增加了其剛性與轉向精度。同時Propel Disc還搭配了Giant的SLR 0空力輪組,很特別的是以42mm高的前輪,來搭配65mm的後輪。這是因為後輪受風影響較小,所以用65mm框高的後輪,追求較好的慣性與速度的表現。

 

前輪則是42mm高,以提升在側風影響下的操控性能,同時也減少了整體的風阻。因為職業車手們一場比賽中,通常都要在複雜的路況中騎上好幾個小時,每一次高速通過髮夾彎、大下坡,都對比賽結果關係重大,因此操控性也相當重要。前42mm、後65mm的輪組設定,是希望車子能在加速時更快,且更容易操控,以適應任何不同的賽況。

10

▲Propel Disc採用前42mm、後65mm框高的輪組設定。

 

輕量與剛性帶來騎乘效率

另一項來自Sunweb車手們的要求,是依照「剛性/重量」比來衡量的「效率」。旗艦款的Propel Advanced SL Disc,其車架組比其他主要競爭對手的車款更輕,其車架組(含車架、前叉、豎管、車把手),總重僅2,145g,而成車重則是7.3kg。而且測試結果顯示,Propel的剛性更好,更輕的重量與更高的剛性,也代表了Propel Advanced SL Disc在路上騎乘的效率將會更好。

11

▲更輕的重量與更高的剛性,代表了更好的效率。

 

 

 

 

Submit to FacebookSubmit to Google Plus
2017-08-28